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环保 >> 健康环保    【 返回

健康环保

吉训明:缺血适应治疗的基础转化临床之路

2023-12-11


        在“中国卒中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CSA&TISC 2022)”的卒中转化医疗论坛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吉训明教授进行了《适应医学——脑卒中防治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主题演讲,介绍了适应医学在防治脑卒中研究中的基础、临床转化过程,并让听众意识到,除传统药物和手术治疗外,以缺血适应医学为主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医学,能够在卒中防治领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缺血适应,一种“以毒攻毒”的卒中防治方法
        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以及癌症等疾病都与人体慢性缺血缺氧密切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小卒中等轻微缺血缺氧可以激发人体产生很好的抗缺血缺氧能力,形成缺血缺氧应激耐受。
        2004年《Stroke》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脑梗死发病前1个月内有小卒中的患者,脑梗死体积为9.1ml,而无小卒中发作的患者,脑梗死体积可达36.5ml,提示短暂发作的小卒中可以预防严重脑梗死,产生脑保护作用。这一现象印证了尼采的一句名言“不能毁灭我的打击,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好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低氧适应。
        低氧适应是指机体通过反复、短暂、非致死性缺血缺氧使脑组织产生低氧耐受的能力,使机体在后续的长期缺氧中得到保护。
形成低氧适应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关键条件:反复多次、短暂、能达到一定刺激的非致死性缺血缺氧。

形成低氧适应可通过以下方式:
缺血预适应:即在缺血前机体预先接受反复、短暂、非致死性缺血或低氧刺激,提高抵御未来严重、甚至致死性缺血和低氧打击的能力。
缺血期适应:即在缺血发生期间,同时给予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
缺血后适应:器官经历缺血/再灌注后,对器官实施反复、短暂、非致死性缺血、缺氧干预,减轻再灌注损伤。
        但由于对器官的缺血缺氧刺激安全度把握有限,因此可通过刺激肢体产生保护性物质,并使保护性物质随着血流到达全身的方式来实现靶器官保护,这就是远隔缺血适应。研究显示,骨骼肌等非心肌组织短暂缺血能达到心肌原位缺血预适应相似的保护效果。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一即是对细胞低氧感知与响应的相关研究。它充分说明生物体在缺氧以后,无论是细胞、组织还是系统,都会感知到缺血缺氧,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反应,从而维持机能的正常运转。
        一般来说,远隔缺血适应可通过调节凝血、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白质损伤、促进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等方式发挥脑保护作用。
远隔缺血适应训练的安全性和疗效如何?
        基于远隔缺血适应可延缓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升高、抑制传导动脉细胞外基质增生、抑制阻力动脉胶原沉积等基础研究发现,吉训明教授团队研发了能够监测患者每天进行远隔缺血适应训练的仪器,并进行临床研究,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显示:
在安全性上,远隔缺血适应对健康受试者重要生命体征和疼痛不适无显著影响,并对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无显著影响。
在疗效上,远隔缺血适应可以降低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卒中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改善脑组织血流灌注和代谢,且患者预后较好。
        相关研究结果发布在《Neurology》上,同期述评认为,在SAMMPRIS(颅内支架研究)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远隔缺血适应治疗为控制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卒中复发提供了重要手段,是一种有前景的控制颅内动脉狭窄卒中复发的新方法。宣武医院随后开展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对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远隔缺血适应可以降低其血液炎症因子水平,有效降低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发生率,使患者术后48h内栓塞发生率由41.3%降至15.9%,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除此之外,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在院前进行远隔缺血适应训练,可降低脑梗死风险,减少最终脑梗死面积。
        目前缺血适应治疗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包括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小血管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烟雾病等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对于合并症多、治疗难度大的高龄脑血管病患者和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缺血适应治疗仍有较好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这意味着,远隔缺血适应治疗仪作为一种少有的将监测和治疗结合起来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对于未来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会产生重要作用。目前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广受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并获批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同时,国家发改委把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落在宣武医院。

        从1963年首次报道缺血预适应现象,到首都医科大学低氧研究所成立,再到缺血适应治疗仪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及其疗效、安全性获得认证,缺血适应治疗走过了一条踏实的基础研究转化临床之路。远隔缺血适应治疗的相关研究,将为心脑血管病防治做出不可小觑的贡献。

来源:国家百万减残工程


  • 科普热线:0311-67669159    产品服务:400-0296-119
  • 通讯地址:河北石家庄市新华路351号
  • E-MAIL  :anan1976@126.com    邮编:050000

网站二维码

Copyright © 2021 - 2025 世安人康科普网    冀ICP备2021022344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107号    地 址:河北石家庄市新华路351号    技术支持:网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