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安全科普
健康环保
政策法规
安全法规
健康法规
科普活动
科普申请
便民服务
安防器材
健康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
返回
】
新闻资讯
“关爱生命·救在身边”
2023-2-14
为加快推动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更好衔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其他12个部门印发通知,决定开展
“关爱生命
·
救在身边”
活
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举办此项活动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了解如何做好院前急救事宜。毛群安说,出现紧急情况时,很多人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寻求救助,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在救护车来之前应该怎样做……而这些都是老百姓需要具备的急救健康素养,尤其是在自己或家人有基础病的情况下,更应未雨绸缪,为自己和家人做好急救预案,减少本可以避免的不幸事件的发生。
为此,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等13个部门将在6方面开展活动:
一是开展“救在身边·救护伴行”活动。在客运航班、机场、客运列车、火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地铁站、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配置急救箱(包)等急救设备,加强对交通、体育行业从业人员的应急救护培训,组织应急救护志愿者参与重大节假日交通运输及马拉松等大型赛事救护服务。
二是开展“救在身边·景区守护”行动。推进A级旅游景区工作人员、旅行社导游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发挥景区医务室(救护站)作用,为游客提供应急救护服务。
三是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推进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学校急救标准,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加强师生应急救护培训,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四是开展“救在身边·科普宣教”活动。在社区、单位、校园、企业、机关、家庭等场所加大急救宣传倡导力度,普及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勇于施救典型事例,倡导“关爱生命救在身边”的文明风尚。
五是开展“救在身边·最美救护员”推选活动。选树群众性自救互救典型人物,宣介感人事迹,鼓励更多公众学习急救知识,参与“救在身边”活动。
六是开展“互联网+救在身边”活动。探索通过开发应急救护App等信息化、人工智能方式,打造应急救护向导工具,实时监测应急救护设施设备分布、使用等情况,以及应急救护培训人员和持证人员情况等,为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应急救护设施设备在关键时刻“可获得、有人用”,进一步提升群众性应急救护质量和效果。
人命关天,在紧急情况下为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是应该鼓励的行为,然而,应急救护不但需要知识和技能,也需要见义勇为的勇气。即使是具有应急救护培训证书的人也难免担心,在公共场所对他人实施急救却造成了受助人损害,从而需要承担法律后果。
对此,毛群安表示,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是被誉为紧急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即“好人法”)的国内最权威规定,可以大大减少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因此“会救”的人尽可以“敢救”。在“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下,每个人都会多一份“安全感”。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
国务院安委会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抽查检查工作
下一篇:
社工化身“急救员”成功施救
科普热线:0311-67669159 产品服务:400-0296-119
通讯地址:河北石家庄市新华路351号
E-MAIL :anan1976@126.com 邮编:050000
网站二维码
Copyright © 2021 - 2025 世安人康科普网
冀ICP备2021022344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107号
地 址:河北石家庄市新华路351号 技术支持:
网讯科技